使徒行传28章

日期:2019-11-21
经文:Acts 28

使徒行传28章

徒28-读经:

 

保罗在米利大见证(28:1-15)

保罗奇妙的保全(1-6)

保罗医治部百流的父亲(7-10)

保罗继续行向罗马(11-15)

 

保罗在罗马见证(28:16-31)

见证的场合/时机(16-22)

见证的内容(23-28)

见证的结果(29)

在罗马见证的总结(30-31)

 

-注:耶路撒冷-罗马,保罗共行了2130英里

 

28:1 我们既已得救、才知道那岛名叫米利大。

 

“我们”:路加在场

 

“米利大”当时称为Melite,现为马耳他(Malta)。距离意大利约174英里、西西里南约56英里

 

28:2 土人看待我们、有非常的情分、因为当时下雨、天气又冷、就生火、接待我们众人。

 

“土人”natives/barbaros=原文是指非希腊人,并无贬义。

 

“看待”未完成时态

 

“非常的”extraordinary/tugchano/tynchano=“到位”,“符合”(属于未料到的,用于描述奇迹的“非凡”或“卓绝的”)

 

“下雨”完成时态(字意大雨下到了他们身上)

 

28:3 那时、保罗拾起一捆柴、放在火上、有一条毒蛇、因为热了出来、咬住他的手。

 

保罗=使徒=仆人!

-主和他的仆人树立的最好榜样:权柄在服事里!参:

路22:24 门徒起了争论、他们中间那一个可算为大。22:25 耶稣说、外邦人有君王为主治理他们.那掌权管他们的称为恩主.22:26 但你们不可这样.你们里头为大的、倒要像年幼的.为首领的、倒要像服事人的。22:27 是谁为大、是坐席的呢、是服事人的呢.不是坐席的大么.然而我在你们中间、如同服事人的。

 

“咬住”fastened/kathapto (kata=加强+hapto=触摸)=抓住,结牢/拴住(恶意)

 

28:4 土人看见那毒蛇、悬在他手上、就彼此说、这人必是个凶手、虽然从海里救上来、天理还不容他活着。

 

“彼此说”未完成时态

 

28:5 保罗竟把那毒蛇甩在火里、并没有受伤。

 

保罗的“平静安稳”的举动。

 

“没有”=绝对的否定

 

28:6 土人想他必要肿起来、或是忽然仆倒死了.看了多时、见他无害、就转念说、他是个神。

 

世人变化无常!他们只能按照自己的经历解读他们的眼见。圣徒是照神的话,认识凡事。

 

28:7 离那地方不远、有田产是岛长部百流的.他接纳我们、尽情款待三日。

 

部百流=“受欢迎”/popular

 

有证据说,米利大在西西里罗马总督治下。因此,作为岛上罗马官员,有责任接待保罗一行。

 

28:8 当时、部百流的父亲、患热病和痢疾躺着.保罗进去、为他祷告、按手在他身上、治好了他。

 

这也是神的安排,保罗作见证

 

“患”现在时态

 

路加医生做了“诊断”,却把“医治”留给使徒保罗。至此,全船的人已经见证了三个奇迹:风浪中的保全、毒蛇伤不了保罗、保罗医治。

 

“热病”fever/puretos/pyretos (pur=火)

 

“痢疾”dysentery/dusenterion/dysenterion (dys/dus=困难+enteron=肠道)

 

保罗医治的顺序:求神/祷告,然后顺从神的旨意。

-思想:我们呢?

 

-注:《徒》尽在此处有医治时“祷告、按手”并用。但用于差派(6:6;13:3)。只按手医治,没有祷告:9:12,17(祷告=假定的:8:18-19;19:6)

 

28:9 从此、岛上其余的病人、也来得了医治。

 

奇迹传开

 

“病”diseases/astheneia (a=没有+sthenos=力量,肉身的活力)

 

“来”、“得”=未完成时态

 

“得了医治”getting cured/therapeuo (therapon=随从,仆人)=主要是“照顾”、“伺候”

 

28:10 他们又多方的尊敬我们.到了开船的时候、也把我们所需用的送到船上。

28:11 过了三个月、我们上了亚力山太的船、往前行.这船以丢斯双子为记、是在那海岛过了冬的。

 

思想:保罗这三个月中,一定在不断传福音

 

地中海航行一般始于二月。

 

“丢斯双子”:船员的守护神

 

28:12 到了叙拉古、我们停泊三日。

 

米利大-叙拉古约85英里

 

28:13 又从那里绕行、来到利基翁.过了一天、起了南风、第二天就来到部丢利。

 

叙拉古-利基翁约85英里

 

利基翁-部丢利约200英里

 

28:14 在那里遇见弟兄们、请我们与他们同住了七天.这样、我们来到罗马。

 

“遇见”found/heurisko=寻找后找到

 

路加称他们“弟兄们”,可见他们不是“犹太的弟兄们”。

 

保罗一定讲了一个礼拜的道!

 

但犹流在哪?他如此信任保罗!

 

保罗以得胜者的身份,而不是囚犯,进入罗马!

 

28:15 那里的弟兄们、一听见我们的信息、就出来到亚比乌市、和三馆地方迎接我们.保罗见了他们、就感谢 神、放心壮胆。

 

罗马也有犹太信徒(五旬节,有来自罗马的,2:10)

 

保罗三年前在哥林多所写的《罗马书》,经由非比姐妹交在“弟兄们”的手中。他们可能从船上其他人(先于保罗到了罗马-因为保罗在部丢利住了7天)听到保罗的消息,然后赶路35(-45)英里,“迎接我们”!叫保罗心何等畅快!

 

“迎接”to meet/apantesis (apantao-apo=来自+antao=从反向来,特别是面对面见面)。通常用于随行人员出城迎接要员或国王,描述跑上前去迎接。

注:“与主相遇”为同一词,见:

帖前4:17 以后我们这活着还存留的人、必和他们一同被提到云里、在空中与主相遇.这样、我们就要和主永远同在。

 

“放心壮胆”:特别是面临真实或可能的危险。

 

“壮胆”courage/tharsos-tharrheo=大胆,自信/确信的依据。见23:11 当夜、主站在保罗旁边说、放心吧、你怎样在耶路撒冷为我作见证、也必怎样在罗马为我作见证(take courage (tharseo))

 

部丢利-亚比乌市约100英里(后者为古时“驿站”,距离罗马约43英里,为当初筑路-罗马大道-工人所建,诗人贺拉斯说是从罗马来的旅客下榻之地,有许多船工和欺诈的客栈掌柜

 

亚比乌市-三馆约10英里

 

三馆-罗马约35英里

 

28:16 进了罗马城、〔有古卷在此有百夫长把众囚犯交给御营的统领惟有〕保罗蒙准、和一个看守他的兵、另住在一处。

 

(我们)进了罗马城:《徒》最后一次提到“我们”。保罗只能“独处”(和看守的兵),他人只能探访保罗。

-《门》1:23-24;西4:14,提到路加

 

他不是囚犯,而是福音的先行者,征服罗马帝国

 

“看守”现在时态

 

彼得森评论说:习惯上有两名看守(参徒12:6+)。这一职责本应在御营人中轮换,这解释了保罗为什么可以就此写信给腓立比人说“以致我受的捆锁、在御营全军、和其余的人中、已经显明是为基督的缘故。”(腓立比书1:13),他的手有链条拴在看守身上(第20节),毫无疑问,保罗借此机会向每个人见证了主耶稣。

 

28:17 过了三天、保罗请犹太人的首领来.他们来了、就对他们说、弟兄们、我虽没有作甚么事干犯本国的百姓、和我们祖宗的规条、却被锁绑、从耶路撒冷解在罗马人的手里。

 

保罗仍就“先是犹太人,后是希利尼人”。通常保罗去犹太人会堂。现在,他不能去,所以叫“会堂”到他这来!

保罗在犹太人手下受尽逼迫,仍旧对“骨肉之亲”念念不忘。见罗10:9-15;11:5

 

注:一世纪中叶,在罗马约有4-5万犹太人,多为奴隶或释放了的奴隶。

 

保罗-“先发制人”,为福音的缘故。但耶路撒冷犹太人三项控告,保罗略去第一项(颠覆罗马政权)

 

28:18 他们审问了我、就愿意释放我.因为在我身上、并没有该死的罪。

 

“审问了”examined/anakrino (ana=再次+krino=审判,判别)=细察,再查(法律程序)

 

“愿意”未完成时态boulomai:确定了的意愿(基于理性,不是感性)

 

“释放”release/apoluo (apo=分离的记号+luo=松开)通常指从逮捕、监管获自由。四福音用于“释放”巴拉巴。

 

“死的罪”thanatos死刑

 

罗马官员:千夫长吕西亚(23:28-29),巡抚腓力斯(24:22-27),巡抚非斯都(25:18-19)

犹太领袖:希律亚基帕王(26:31-32)

 

28:19 无奈犹太人不服、我不得已、只好上告于该撒.并非有甚么事、要控告我本国的百姓。

 

“不服”objected/antilego (anti=反对+lego=讲)

 

“我不得已”forced/anagkazo (anagke:被迫的需要-必须立刻行动)

注:保罗使用同一个词,“强逼”基督徒亵渎(26:11“我屡次用刑强逼他们说亵渎的话”)。参加2:3“勉强【提多】受割礼”,14当面责备“矶法矶法说、你既是犹太人、若随外邦人行事、不随犹太人行事、怎么还勉强外邦人随犹太人呢。”6:12 凡希图外貌体面的人、都勉强你们受割礼.无非是怕自己为基督的十字架受逼迫。

 

28:20 因此、我请你们来见面说话.我原为以色列人所指望的、被这链子捆锁。

 

“以色列人所指望的”:不是指一个概念!而是指一个具体的人,救赎主耶稣基督。提前1:1 奉我们救主 神、和我们的盼望基督耶稣之命、作基督耶稣使徒的保罗。

注:旧约两次提到,都指的是那位,就是拟人化的“盼望”。见

耶14:8 以色列所盼望在患难时作他救主的阿、你为何在这地像寄居的、又像行路的只住一宵呢。

17:13 耶和华以色列的盼望阿、凡离弃你的、必至蒙羞。耶和华说、离开我的、他们的名字必写在土里、因为他们离弃我这活水的泉源。

 

“这链子捆锁”I am wearing/perikeimai (peri=周围+keimai=躺下)=躺在...周围,被放在...周围(耶稣用后者的意思,来说:可9:42 凡使这信我的一个小子跌倒的、倒不如把大磨石拴在这人的颈项上、扔在海里。见路17:2)。参:

来12:1 我们既有这许多的见证人、如同云彩围着我们、就当放下各样的重担、脱去容易缠累我们的罪、存心忍耐、奔那摆在我们前头的路程、

5:2 他能体谅那愚蒙的、和失迷的人、因为他自己也是被软弱所困

 

28:21 他们说、我们并没有接着从犹太来论你的信、也没有弟兄到这里来、报给我们说、你有甚么不好处。

 

虽然没有“公函”、“信使”,犹太人知道“这教门”(22节)

 

注:当时有证据表明,如果提告不成功的话,罗马法律惩处原告。这可能是犹太人没有在罗马抵挡保罗的原因。

 

“不好”Bad/poneros表示坚决,积极和热心的邪恶,积极地反对善。“不好”不仅性格不佳(例如kakos),而且效果不佳(伤害)!

 

28:22 但我们愿意听你的意见如何.因为这教门、我们晓得是到处被毁谤的。

 

“愿意”desire/axioo (axios=分量/重量)=认为适合,公正

 

“意见”views/phroneo (phren=实际上是隔膜,因此是指遏制或约束。形象地讲,phren是所有精神和情感活动的据称所在地,指的是思想的基本取向)指的是,倾向和思维方式,而不是思想本身。换句话说,“意见”不仅指理性活动,而且主要指人心的方向和目的。

 

“这教门”:这种语气表明他们并不接纳基督教

 

28:23 他们和保罗约定了日子、就有许多人到他的寓处来、保罗从早到晚、对他们讲论这事、证明 神国的道、引摩西的律法和先知的书、以耶稣的事、劝勉他们。

 

保罗教导福音=“神国的道”

 

“讲论”未完成时态

 

“保罗从早到晚”:何等迫切!何等为主道殷勤!

 

“证明”solemnly testifying/diamarturomai (dia=加强,意为“彻底”+marturomai=见证,作见证)=做彻底的见证

注:关身语态,也就是说,强调很高程度上作用在见证人的身上,带有强烈的个人利益为动因。

关身语态例子(直接关身):太27:5犹大就把那銀钱丟在殿里、出去吊死了。

弗4:24并且穿上新人⋯

 

参:

间接关身(主词为自己利益而做这个动作):

徒5:2把价银私自留下几分

可15:24分他的衣服

 

同意关身(主词容许某事发生在他自己身上)

路11:38耶稣饭前不洗手(耶稣在法利赛人家作客,不是自己洗(主动),而是有仆人给祂洗(关身))

林前6:11但如今你们奉主耶稣基督的名、并藉著我们神的灵、已经洗净、成圣称义了。

注意这里的三个动词,“成圣”、“称义”都是被动,因为是神所作的,而“洗净”是关身语态,表达了一个人接受神洗净的两方面:仍然是神作的,但人要愿意。

 

商议关身(通常用在复数的主词,表达他们相互商量)

太26:4大家商议、要用诡计拿住耶稣杀他.(“商议”=关身语态)

路14:31或是一个王、出去和别的王打仗、岂不先坐下酌量、能用一万兵、去敌那领二万兵来攻打他的么。(“酌量”=关身语态,表达与自己酌量,乃深思熟虑之意。)

 

“劝勉”现在时态trying to persuade/peitho用话语诱导人相信(见19:26;太27:20;罗14:14),是语气强烈的动词,含有确信、依靠、仰赖、盼望的成分。可见保罗的心肠!

 

“摩西的律法和先知的书”=旧约(但路24:44,耶稣加上“诗篇”)。学者说,旧约有323(有说325)处预表/预言主耶稣的来临(包括他的出生,事奉和受死)。犹太人当然知道。但是,他们的回应?见:

路16:29 亚伯拉罕说、他们有摩西和先知的话、可以听从。16:30 他说、我祖亚伯拉罕哪、不是的.若有一个从死里复活的、到他们那里去的、他们必要悔改。16:31 亚伯拉罕说、若不听从摩西和先知的话、就是有一个从死里复活的、他们也是不听

-注:用同一个“劝”!!

 

28:24 他所说的话、有信的、有不信的。

 

福音=分水岭。见:

林后2:14 感谢 神、常帅领我们在基督里夸胜、并借着我们在各处显扬那因认识基督而有的香气。2:15 因为我们在 神面前、无论在得救的人身上、或灭亡的人身上、都有基督馨香之气。2:16 在这等人、就作了死的香气叫他死.在那等人、就作了活的香气叫他活.这事谁能当得起呢。

 

“有信的”未完成时态。就是说,还没有完全相信!

 

“有不信的”未完成时态。就是说,“持续”、一直不信!

 

28:25 他们彼此不合、就散了.未散以先、保罗说了一句话、说、圣灵借先知以赛亚、向你们祖宗所说的话、是不错的。

 

“彼此不合”asymphonos(参英文的“交响乐”symphony!)

 

保罗最后的警告。

 

“圣灵借先知以赛亚”:作者为圣灵!

参耶7:25 自从你们列祖出埃及地的那日、直到今日、我差遣我的仆人众先知、到你们那里去、每日从早起来差遣他们.7:26 你们却不听从、不侧耳而听、竟硬着颈项行恶、比你们列祖更甚。

 

28:26 他说、『你去告诉这百姓说、你们听是要听见、却不明白.看是要看见、却不晓得.

 

保罗引用此前700多年前写的赛6:9,10。

-注:如此重要,在新约里引用了六次!(太13:14,15;可4:12;路8:10;约12:40;罗11:8,加上此处)

 

“明白”understand/suniemi (sun/syn=与,和+hiemi=送)=直译是一起送去或带到一起。意思是像把拼图的一块一块,拼在一起,叫人马上理解/懂。

 

“看是要看见、却不晓得”=“睁眼瞎”。“看见”blepo=正看见所要看的;“晓得”horao=看见/瞥见但是心思意念、灵里的明白。

 

28:27 因为这百姓、油蒙了心、耳朵发沉、眼睛闭着.恐怕眼睛看见、耳朵听见、心里明白、回转过来、我就医治他们。』

 

拒绝神的道的刑罚

关键原因:“油蒙了心”,是“心”的问题。Has become dull/pachuno (pachus=厚):发胖

 

“耳朵发沉”:直译=(是谚语)他们耳朵听得发沉。“听”akouo=主动语态,带有意志的选择,也就是说,他们自己就拒绝听!

 

“眼睛闭着”:(是谚语)闭着closed/kammuo (kata=向下+muo=关闭,特别指眼睛)=主动语态,带有意志的选择,也就是说,他们自己就拒绝看!

 

但,神的心肠:

彼后3:9 主所应许的尚未成就、有人以为他是耽延.其实不是耽延、乃是宽容你们、不愿有一人沉沦、乃愿人人都悔改。

 

神的计划:

罗11:25 弟兄们、我不愿意你们不知道这奥秘、(恐怕你们自以为聪明)就是以色列人有几分是硬心的、等到外邦人的数目添满了.11:26 于是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、如经上所记、『必有一位救主、从锡安出来、要消除雅各家的一切罪恶。』

 

28:28 所以你们当知道、 神这救恩、如今传给外邦人、他们也必听受。〔有古卷在此有〕

 

保罗的结语又苦又甜:苦-犹太人,甜-外邦人

-他为外邦人的圣徒,“所以敬重我的职分”,但念念不忘他的骨肉之亲。

罗11:13 我对你们外邦人说这话.因我是外邦人的使徒、所以敬重我的职分.〔敬重原文作荣耀〕11:14 或者可以激动我骨肉之亲发愤、好救他们一些人。

11:28 就着福音说、他们为你们的缘故是仇敌.就着拣选说、他们为列祖的缘故是蒙爱的。11:29 因为 神的恩赐和选召、是没有后悔的。

 

读罗11章

 

28:29 〔保罗说了这话犹太人议论纷纷的就走了〕

 

公认这节经文不在古卷手稿。

 

28:30 保罗在自己所租的房子里、住了足足两年。凡来见他的人、他全都接待、

 

全向敞开,来者不拒,弘扬福音!

-思想:约翰班杨

 

“接待”未完成时态

 

-思想:在世界权力中心,罗马帝国的首都,偶像充满的国度,颓废败坏的象征,罪恶的同一词的群体,保罗就是一个明星,照入黑暗,改变历史,把主耶稣托付他的拯救大工,推向高峰。

 

“两年”:案件的积压?但都是神的带领。保罗,永远“闲不住”的使徒,除了传福音,还是传福音!

 

有证据表明,保罗被软禁2年后获释,大约是公元62年。此后他写下了《提前》和《多》。摧毁罗马的大火发生在公元64年7月。罗马历史学家塔西陀记录了这一事件如何影响了基督徒:“但是,所有人的努力,皇帝的一切慷慨的馈赠以及献给诸神的牺牲,并没有消除这种可怕的信念,即那起大火是一道命令的结果(就是尼禄自己的命令)。因此,为了摆脱这报道,尼禄对罪恶可憎的阶级(平民称为基督徒)施加了最精致的酷刑。 。 。 。因此,首先对所有认罪(承认是基督徒)的人进行逮捕;然后,根据他们的信息,无数人被定罪,而这不仅仅是因为焚城,也是因为仇视人类罪。”

 

许多人认为,正是由于这场大火和尼禄对基督徒的愤怒,保罗被作为动乱的头再次被捕(参见徒24:5+)。大多数学者认为,尼禄把保罗囚禁在臭名昭著的马默尔廷监狱中,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他的最后一封书信,就是在公元67年写成的《提后》中,多次提到他身陷囹圄(1:8,12,16;2:9)。别于他第一次被监禁时充满获释的信心(腓1:19,25,26;2:24;门1:22),保罗这次不抱任何希望,他说:“我现在被浇奠、我离世的时候到了。4:8 从此以后、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、就是按着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赐给我的.不但赐给我、也赐给凡爱慕他显现的人。。” (提后4:6-8)。根据传统,保罗在公元67-68年殉道。有趣的是,尼禄此后不久于公元68年去世。

 

28:31 放胆传讲 神国的道、将主耶稣基督的事教导人、并没有人禁止

 

“并没有人禁止”:这样的结局,何等令人振奋。人,可以困锁,但福音永远不能!

-unhindered/akolutos (a=没有+koluo=禁止)。参:

提后2:9 我为这福音受苦难、甚至被捆绑、像犯人一样.然而 神的道、却不被捆绑。2:10 所以我为选民凡事忍耐、叫他们也可以得着那在基督耶稣里的救恩、和永远的荣耀。

 

麦克阿瑟(MacArthur)对使徒行传所作的总结非常出色,他说:“尽管使徒行传突然结束,但并非不完整。它揭示了教会的力量之源-圣灵;教会恩典的模式-行在圣灵中;教会的信息-耶稣基督救赎的福音;教会的危险-从内部而来的罪,从外而来的假教师;以及教会的优先事项-向认识基督的人教导神的话语,向不认识基督的人传讲福音。”

 

“传讲”preaching (proclaiming)/kerusso (kerysso) (kerux/keryx=通报者,先驱,传令者,使者。总之,靠圣灵,传讲不得有误!!! -想象:一传十十传百;叫人一次相站,先向第一个人“传令”,然后,问第一百个人“令”的内容。结果会是什么?那么,传福音者传的,是怎样的“令”?

 

“教导”teaching/didasko (dao=知道,教导)

-约翰·麦克阿瑟写道,“didasko通常是指但不一定是在正式环境中传递信息。它着眼于内容,目的是发现真相。这与希腊人中如此流行的论坛相反,他们主要关注讨论和交流各种思想和见解(见徒17:21),如耶稣举例说明的,犹太会堂的教导是基本解经,经节逐段阅读和解释,常常是逐节逐句地讲解。”

 

-注: 保罗始终把重点放在主耶稣基督身上,我们的重点也该如此!司布真说:“没有耶稣的讲道是无味的,对神精练过的圣徒来说毫无价值,他们很快就会寻求其他食物。”阿们!

 

《徒》主要讲的是传福音,约翰·麦克阿瑟总结出保罗传福音的几个原则:

  1. 保罗在任何有机会的地方都传福音。就是在软禁中(徒28:16、20、23、30),他继续“放胆传讲 神国的道、将主耶稣基督的事教导人”(使徒行传28:31)。
  2. 保罗的信息披戴谦卑与仁慈。在《徒》28:17-20中,对罗马的犹太领袖,他有机智,带着尊重与和解的语气。
  3. 保罗的传讲,是按照圣经(徒28:23)和教义(徒28:31)。
  4. 保罗从未浪费机会。到达罗马后仅三天,他就开始了福音传教(徒28:17)。
  5. 保罗的传道,是不知疲倦地(徒28:23),并从不间断地(徒28:30-31)。
  6. 保罗向所有人传道,犹太人(徒28:23-27)和外邦人(徒28:28)。
  7. 最重要的是,保罗传讲耶稣基督是主,救世主和弥赛亚(徒28:23)。

 

《徒》中的教会忠实地完成了基督在1:8的托付。现在,福音的接力棒已经传到了我们的手中,我们正在做什么?我们应当怎样行?